這座邊境小城的高鐵站,鐵路工作人員會說四種語言
2022-11-29 標簽: 來源:中國鐵路
最近
這座邊境小城可太火啦!
一句“趁冬天總得去次延吉吧!”
吸引了無數人來到這里
網紅建筑墻、民俗園、博物館
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
都透露著文化交融的氣息


更神奇的是
這里的高鐵站
除了滿滿的朝鮮族文化元素
鐵路工作人員可以用四種語言交流
漢語、英語、朝鮮語、俄語

它就是延吉西站
長琿城際鐵路上的一座二等站
于2015年正式開通
朝鮮族民俗元素隨處可見
走進面積為3015平方米的延吉西站候車大廳,迎面便是兩幅大型朝鮮族民俗立體壁畫。兩幅壁畫用艷麗的色彩和豐富的內容,將朝鮮族歌舞、傳統體育運動、婚俗、飲食文化以及延邊秀麗風光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大廳頂棚采用朝鮮族傳統窗欞與彩帶造型相結合的樣式,特色鮮明,氣勢宏偉。

車站還精心打造了民俗風情展區、民俗文化候車區。每逢春節、暑運以及節假日等,許多工作人員都會身著朝鮮族服飾,熱情地為旅客提供服務。


多語種服務“零距離”
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聚居了100余萬朝鮮族同胞,很多在延吉西站乘車的旅客并不熟悉漢語。因此,延吉西站廣播均采用朝漢雙語播報。為更好地幫助當地旅客出行,車站還組建了“金達萊之約”民俗溫馨服務團隊。

“金達萊”是朝鮮語中杜鵑花的意思,象征著積極向上、樂于助人的精神。“金達萊之約”民俗溫馨服務團隊由19名年輕的女客運員組成,平均年齡28周歲。

就像“金達萊”的寓意那般,團隊成員會用春天般的溫暖在售票廳、候車室、服務臺為旅客提供翻譯、引導服務。

“以前出門老怕誤車,現在每次都有志愿者耐心幫助,還有雙語廣播通知,真是太貼心了!”來自延邊州龍井市的朝鮮族阿姨樸女士感嘆道。

開站之初,車站組織邀請了延邊大學專業站的工作人員進行英語、朝鮮語、俄語的培訓。團隊成員現在都有一本掌上“服務秘笈”——《四語服務手冊》,這是她們對相關資料進行考證后,與精通朝鮮語的職工一同總結歸納自主編制的。

手冊里包含了漢語、英語、朝鮮語和俄語四種語言里最常用的服務用語。休班時,她們會共同練習,不斷提升與旅客交流的語言能力。另外,她們還會定期通過網課自學手語,為聾啞人士出行提供貼心守護。

用民俗活動打造別樣旅途
為了讓各地旅客更深入了解體驗朝鮮族民俗特色文化,延吉西站每年會舉辦“民俗春晚”,推出“民俗生肖吉祥物”。工作人員身著朝鮮族民俗服飾,表演民俗風情“快閃”歌舞,邀請旅客共同參與朝鮮族傳統游戲,發放民俗福字、春聯、窗貼……用精彩紛呈的民俗藝術為旅客帶來別樣的出行體驗。

他們還會圍繞冰雪旅游節、蘋果梨花節等20余個特色旅游節日,有針對性地推出特色服務項目,打造服務亮點。

用心服務結出累累碩果。2016年來,延吉西站不斷提升服務技能和水平,推出旅客個性化、多層次服務舉措,共計發放“愛心服務預約卡”4300余張,服務重點旅客4767人次,收到錦旗113面、表揚來信300余封,先后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、全國青年文明號等多種榮譽。

火車站雖小
候車室里卻裝著脈脈溫情
朝鮮族民俗文化與貼心的服務
是延吉西站的獨特魅力
也讓它成為邊境小城的美麗符號
這座邊境小城可太火啦!
一句“趁冬天總得去次延吉吧!”
吸引了無數人來到這里
網紅建筑墻、民俗園、博物館
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
都透露著文化交融的氣息


更神奇的是
這里的高鐵站
除了滿滿的朝鮮族文化元素
鐵路工作人員可以用四種語言交流
漢語、英語、朝鮮語、俄語

它就是延吉西站
長琿城際鐵路上的一座二等站
于2015年正式開通
朝鮮族民俗元素隨處可見
走進面積為3015平方米的延吉西站候車大廳,迎面便是兩幅大型朝鮮族民俗立體壁畫。兩幅壁畫用艷麗的色彩和豐富的內容,將朝鮮族歌舞、傳統體育運動、婚俗、飲食文化以及延邊秀麗風光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
大廳頂棚采用朝鮮族傳統窗欞與彩帶造型相結合的樣式,特色鮮明,氣勢宏偉。

車站還精心打造了民俗風情展區、民俗文化候車區。每逢春節、暑運以及節假日等,許多工作人員都會身著朝鮮族服飾,熱情地為旅客提供服務。


多語種服務“零距離”
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聚居了100余萬朝鮮族同胞,很多在延吉西站乘車的旅客并不熟悉漢語。因此,延吉西站廣播均采用朝漢雙語播報。為更好地幫助當地旅客出行,車站還組建了“金達萊之約”民俗溫馨服務團隊。

“金達萊”是朝鮮語中杜鵑花的意思,象征著積極向上、樂于助人的精神。“金達萊之約”民俗溫馨服務團隊由19名年輕的女客運員組成,平均年齡28周歲。

就像“金達萊”的寓意那般,團隊成員會用春天般的溫暖在售票廳、候車室、服務臺為旅客提供翻譯、引導服務。

“以前出門老怕誤車,現在每次都有志愿者耐心幫助,還有雙語廣播通知,真是太貼心了!”來自延邊州龍井市的朝鮮族阿姨樸女士感嘆道。

開站之初,車站組織邀請了延邊大學專業站的工作人員進行英語、朝鮮語、俄語的培訓。團隊成員現在都有一本掌上“服務秘笈”——《四語服務手冊》,這是她們對相關資料進行考證后,與精通朝鮮語的職工一同總結歸納自主編制的。

手冊里包含了漢語、英語、朝鮮語和俄語四種語言里最常用的服務用語。休班時,她們會共同練習,不斷提升與旅客交流的語言能力。另外,她們還會定期通過網課自學手語,為聾啞人士出行提供貼心守護。

用民俗活動打造別樣旅途
為了讓各地旅客更深入了解體驗朝鮮族民俗特色文化,延吉西站每年會舉辦“民俗春晚”,推出“民俗生肖吉祥物”。工作人員身著朝鮮族民俗服飾,表演民俗風情“快閃”歌舞,邀請旅客共同參與朝鮮族傳統游戲,發放民俗福字、春聯、窗貼……用精彩紛呈的民俗藝術為旅客帶來別樣的出行體驗。

他們還會圍繞冰雪旅游節、蘋果梨花節等20余個特色旅游節日,有針對性地推出特色服務項目,打造服務亮點。

用心服務結出累累碩果。2016年來,延吉西站不斷提升服務技能和水平,推出旅客個性化、多層次服務舉措,共計發放“愛心服務預約卡”4300余張,服務重點旅客4767人次,收到錦旗113面、表揚來信300余封,先后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、全國青年文明號等多種榮譽。

火車站雖小
候車室里卻裝著脈脈溫情
朝鮮族民俗文化與貼心的服務
是延吉西站的獨特魅力
也讓它成為邊境小城的美麗符號
微信 掃一掃 關注
《延吉新聞網》公眾號

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延吉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,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、共享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,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。